P1

P1-1

作为东京湾要塞而建设的3座海堡

P1-2
海堡的建设
东京湾的3座海堡是1881(明治14)年开始的明治时期最大、最难的土木工程、历时约40年终于完成的。那个建造以日本的传统技术为基础、引进了西欧的最尖端技术、成为了近代要塞炮台建造的先驱。但是、风浪的影响比想象的还要大、再加上1923年(大正12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作为炮台几乎没有被真正使用过。
P1-3
建造3座海堡的必要性
在东京湾防御体系的整备中起到中心作用的陆军少佐黑田久孝、于明治8年(1875年)、联名提出了“全国防御法案”。据说此后、这个方案成为了东京湾要塞建设的基本。最初的计划是只建设第一、第二海堡、但由于当时火炮的有效射程只有3,000米左右、为了进一步巩固防御、防止敌舰的侵入、在军事技术上需要3个海堡。
P1-4
VR体验
虚拟现实第二海堡登陆!
第二海堡登陆VR体验使用方法

P2

披着神秘面纱的东京湾要塞的历史和背景

p2-2
東京湾海堡比较表
第⼀海堡,在富津岬尖端⽔深1.2 ~ 4.6米深的海上建立。先投入石块做基础、在上面用原石包围建立堤坝、并在内部填充沙子、炮台才得以建成。耗费7万㎥⽯材,13万㎥的沙子、动用了32万的⼈力。虽然现存但无法登陆。
p2-3
第⼆海堡在第一海堡⻄面2577米,⽔深8 ~ 12米海中建立。耗费49万㎥⽯材、30万㎥的沙子、动用了50万⼈的人力。
作为至今为止现存的土木构造物、是现在能登陆的贵重的遗迹。当时运用了最新技术的贵重建筑物、现在重新受到了广泛关注。
p2-4
第三海堡建造在第二海堡以南611米、走水低炮台以北2,589米的位置、但是由于关东大地震、混凝土建筑物大部分都跌落或倾斜到海里。之后、为了船舶的航行安全、从平成12年到平成19年的7年间实施了撤除工程。
p2-5
人工岛
上层建筑
开工年月
竣工年月
建设期间
建设地
备炮
海底深度
海底地质
潮水速度(每秒)
涨退潮的海面落差
基础上部面积
工程费用
p2-6
明治14年(1881)8月
明治20年(1887)6月
不明
明治23年(1890)12月
9年
富津岬顶端的海中
2门12cm加农炮(隐显炮架)
2门12cm加农炮(攻城炮架)
1门19cm加农炮
14门28cm榴弹炮
最深4m60cm
最浅1m20㎝
贝壳混合的沙子
1m
2m
23000㎡
378322日元
(现在价格)约17.5亿日币
p2-7
明治22年(1889年)7月
明治32年(1899年)6月
明治33年(1900年)3月16日
大正3年(1914)6月
25年
第一海堡以西2,577米
2门27cm加农炮(炮塔)
4门27cm加农炮
8门15厘米加农炮(炮塔)
最深12m
最浅8m
贝壳混合的沙子
1m20㎝
2m20㎝
41000㎡
791647日元
(现在价格)约36.7亿日币
p2-8
明治25年(1892年)8月
明治40年(1907年)10月
大正3年(1914)9月以后
大正10年(1921年)3月
29年
第二海堡以南611米
走水低炮台的向北2,589米
8门10cm加农炮
4门15㎝加农炮
最深39m
掺碎石的沙子
1m50㎝
2m20㎝
26000㎡
2,493,697日元(现在价格)约115.7亿日元

[注1]当初的备炮:备炮因军事外交背景、武器进步、战略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列出了建设之初配备的各海堡的备炮。
[注2]现在的价格:关于第一海堡到第三海堡的费用,估算了第一海堡建设动工年的时期,即明治14年(1991)的1.0乘以平成30年通胀指数(×4,638)的金额。

P3

p3-1

第二海堡的现存资源

p3-2
残存的要塞 第二海堡的遗迹
p3-3
在第二海堡、d有反应当时风的貌遗迹以及开放景观等传承至今的宝贵资源。但是有些场所目前没有开放。
p3-4
砖瓦建筑物(右翼北侧掩蔽堑壕)
这是右翼北侧的掩蔽部的外观。英式堆砌的护墙长达114m,砖块使用高温烧制且防水效果高的材质。
p3-5
连接码头
连接码头位于北侧。从残存的系泊柱,陡峭的石墙坡可以判断,这就是当时的连接码头。
p3-6
防波堤
北侧海域的防波堤。东侧延长160米,西侧延长80米,西侧部分因为渐渐下沉已经都被海水淹没了
p3-7
砖瓦建筑物(右翼北侧掩蔽堑壕)
右翼北侧掩蔽堑壕的内部。原本在地下的炮塔以及连接炮塔的地下通道和仓库等建筑物大多都暴露在地表了。
p3-8
北侧连接码头前仓库
是与北侧连接码头相邻的仓库。墙壁是砖块,天花板是混凝土。它位于连接码头附近,因为做过防水施工,所以据推测是座保管燃料的仓库。
p3-9
高角炮的炮座
是12.7 cm高角炮的炮座遗迹。这个高角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昭和19年(1944年)设置的。
p3-10
中央炮塔
中央部炮塔观测台。这个观测台设置在视野开阔的地方,和地下的调度室和通信室连为一体发挥功能。
p3-11
砖建筑物(中央部炮台地下部分)
左翼侧的地下要塞的入口。
p3-13
筑堤石
在南侧有筑堤石砌成的护岸。由于采用了传统的筑城技术,构造十分坚固,即使在关东大地震中也没有倒塌。
p3-14
炮台遗址
15㎝加农炮的炮塔遗迹, 采用浇筑无钢筋的混凝土圆柱体方式。如今在此地设置了第二海堡灯塔(高12米)。
p3-15
砖刻印
甲午战争时,海军在右翼设置了水雷卫所和海军炮,战争结束后这些就被撤除了。
之后第二海堡的基础工程继续进行,在西端部署了15cm加农炮。

P4

第二海堡的特征

p4-02

第二海堡炮台

第二海堡的炮台等的上部建筑物的墙体,脚墙·奥墙作为砖瓦构造,最重要设施15cm加农炮以及27cm加农炮的炮床·天花板部等需要加固加强的位置是混凝土构造。
特别是炮塔炮,除了最上部的射击室,动炮的手动力机房,炮侧弹药库,供弹室等全部都是地下结构,可以想象那个工程是有多辛苦。

第二海堡27cm加农炮剖面图[资料]《富津市富津第二海堡迹调查报告》图-2.3.6
射击室
手动力室
炮座
掩蔽部
p4-03

第二海堡的砖瓦 掩蔽堑壕

在第二海堡,残留着掩体等一部分的砖墙体,可以确认堆砌方法和尺寸等。其特征是使用英式堆砌法以及在容易受天气影响的外墙部分堆砌使用吸水率低的“过火砖”。

掩蔽堑壕的地下构造映像(想像图)
掩蔽堑壕(砖块)
15厘米炮塔
中央炮塔炮台
炮侧弹药库
供弹室
事务所
炮地板
英式砌法
法式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