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炮台遗迹,不过,因为可能存在残留危险物,所以平时是禁止随意进出的。
本网站发布的照片是获得业主许可的,由土地、基础设施、运输和旅游部关东地区发展局东京湾口航道办公室拍摄。
8. 砖块结构
圆筒状的砖构造物应该是安装了螺旋楼梯。
建设当初设置了19cm加农炮,在关东大地震后,改变用途成为照明所。

9. 防波堤
现在虽然堆积了沙子,但是用石头堆砌的防波堤有效阻挡了波浪的冲击。

10. 掩蔽堑壕
混凝土浇筑的掩蔽堑壕。有地下通道连接内部的炮台。
第一炮台的掩蔽堑壕。掩蔽堑壕是为了保护弹药、物资、人员等免遭敌人攻击的工事,是砖块结构的。
3. 第三炮台
称为第三炮台,在这里设置了28cm榴弹炮。是关东大地震后改建的较新设施。

2. 第三炮台(南側)
第三炮台的正面正在被海浪侵蚀。

1. 左翼观测所
被称为左翼观测所的设施。在炮座附近一定会设置的观测所,会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

左翼端炮座
左翼端炮座(7.5㎝速射加农炮2门),推测于甲午战争后的明治37年(1904)追加。
4. 照明所
设置了探照灯的照明所。平时在地下,使用时,从纵向孔洞升起。

5. 第二炮台
这是一直发挥作用到战争结束的第二炮台的旧址。设置有从第二海堡转移过来架设的15cm加农炮。战后被美军进行了爆破处理。

6. 中央凸角炮台
设有7.5厘米速射加农炮的中央凸角炮座旧址。它是用混凝土和砖块建造的,但是因为海浪的影响,已经大范围崩塌了。

7. 第一炮台
第一炮台附近,有使用了人造石痕迹的地方。人造石在东京湾要塞建设时都没有被使用过,所以是很重要的实例。
注:造石工艺是在泥土中加入石灰、硬化剂(卤水或海水),敲打凝固而成。
当时为代替昂贵的水泥,用廉价的石灰作为粘合材料。
在第一炮台上架设的钢筋混凝土桥。由于战后美军的爆破,钢筋严重弯曲。这是设有12cm速射加农炮的第一炮台的旧址。推测是在日俄战争前设置的。
人造石 第一炮台的遗址 钢筋混凝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