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0

殘存的要塞 第二海堡的遺迹

南棧橋
北棧橋
潮位觀測站
關於第二海堡的各種信息掃這裏的二維碼

A 中央炮塔
B 磚建築物(中央部炮台地下部分)
C 高角炮的炮座
D 炮台遺址
E 磚瓦建築物(右翼北側掩蔽塹壕)
F 北側連接碼頭前倉庫
G 防波堤
H 連接碼頭
I 築堤石
J 磚瓦建築物(右翼北側掩蔽塹壕)
K 磚刻印

SIGN 1

利用傳統築城技術的護岸工程

先進的建造技術

第二海堡,是在水深8 ~ 12米深的海底,被建立的人工島嶼,使用了49萬㎡的石材,30多萬㎡的沙子,以及50多萬的人力。用護堤石堆積的堤壩采用傳統的築城技術,構造堅固在關東大地震時也沒有倒塌。除了北側停船場,南側中央部西側也殘存著。據可靠情報,使用的石材是都神奈川縣真鶴產的。

築堤石

覆蓋時使用的築堤石使用安山岩,質地堅硬致密,即使長時間風吹雨打也不會崩塌。形狀是長斜方形,其表面是約1m的正方形,厚度約爲1m。

SIGN 2

磚塊的印記

第二海堡的磚瓦結構特征

掩蔽塹壕的磚瓦結構被稱為英式砌法,磚塊表面光滑,呈黑褐色,有瓷磚般的光澤。被稱為“過火磚”,具有吸水率低的特征。使用的大部分磚塊,是在當時的小菅集治鑒(明治時代的囚犯收容設施)制造的,印有櫻花章圖章的磚現在還散布在島內。

SIGN 3

炮臺遺跡和現役燈塔

炮臺遺址上聳立的第二海堡燈塔

在15cm加農炮遺跡,有無筋混凝土加固的上部工事上,現今搭建著高12m的第二海堡燈塔。初期是第二海堡的基礎工程進展中的明治26年(1893), 通訊省得到陸軍省的批準設置的。並在此後燈竿大正9年(1920),應海軍對第二海堡的燈塔燈竿進行改建的要求,通訊省又對燈塔進行了改建。

SIGN 4

經受住種種考驗的掩蔽塹壕

第二海堡的遺跡,掩蔽塹壕

在地下化的炮塔之間設置了地下聯絡通道和倉庫等設施。現存炮臺的地下有著圓頂狀的空間,墻壁表面是用沒有完成的紅色的磚塊堆砌。作為支撐上面混凝土部分的部件,經受住了關東大地震和太平洋戰爭以及之後聯合過軍的爆破。

SIGN 5

炮臺的地下結構

右翼地下內部圖像(CG)
再現當時的右翼外觀(CG)
第二海堡航空照片(2005,3,16攝影)

位於地下炮臺的中樞設施

炮臺的必要裝備有火炮的炮座炮床,彈藥庫存,觀測所,電燈所(發電室和探照燈照明),居住設施。其中彈藥庫存、發電室,居住設施等建設在地下。特別是炮炮塔,除了最上部的射擊室以外操控炮身的手動機關房,炮側彈藥庫,供彈室等都是地下結構,可以想象這個工程是多麽的困難。

SIGN 6

中央部炮塔觀測臺一眼望到東京灣

成階梯狀的構造的觀測臺,設置在能一眼望到東京灣的視野寬廣的地方,地下有指揮室和通信室。炮臺的下部可以看到磚砌結構的地下要塞入口部分。好像是一個獨特的廢墟景觀,曾經被用作電影的外景拍攝地。

SIGN 7

壓倒性存在感的炮臺遺跡27cm加農炮

目前還能看到一部分混凝土、磚墻的第二海堡炮臺,上部的結構物、建築物墻壁,墻角、內壁是磚瓦建造,裏面最重要的設施——15厘米加農炮以及27厘米加農隱形炮的炮床、天花板部等需要加固部分是由混凝土築造。

SIGN 8

戰爭結束和炮臺的結局

觀測站
27厘米加農炮
速射炮
27厘米加農炮(中央炮塔)
西端
右翼
中央(前)、東端(裏)

充滿神秘的炮臺結局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實際上在第二海堡登陸的是英國的登陸部隊。8月30日上午9點,占領了第二海堡和在震災中受損的第三海堡,解除武裝後去往猿島。但是,實際上,第二海堡的炮和炮臺被英軍破壞了多少還不清楚。